文/学个习 “好难受!好不容易过了二本线,却上不了本科”。 有一位来自江西的考生在“哭诉”,自己第一次填报的志愿全部滑档了,征集志愿又滑档了,专科不想上,现在有可能“无学可上”。 那么,究竟是怎么回事?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考生接二连三的滑档,是高考志愿填报失误了?还是自己太任性? 高考志愿填报的“得与失” 高考志愿填报,其实就是一个“得与失”的权衡过程。 比如,文章中的这位考生,之所以会滑档,原因不在乎以下两个。 1、分数不高,却一心想要上“公办大学” 这位考生本科成绩只有452分,只超过江西省二本线12分,这个分数在合并了“二本线、三本线”的省份,并不算太高,因为,452分相当于只超过了往年的“三本线”12分。 然后,我们再来看一下往年的三本线与二本线的分差是多少? 因为,江西省从2016年开始就合并了二本、三本分数线。 所以,我们以2015年的分数线为例来进行对比。 2015年,江西省二本线是490分; 2015年,江西省三本线是456分。 二本线与三本线的分差是34分。 以上数据虽然只能做一个大概的参考,但是,也说明了一个事实,只是这位考生并没有认清现实。 那就是2022年以超过“二本线”12分的高考成绩,基本上是不大可能上得了公办二本的,可能连一些好的“民办”二本都上不了。 但是,这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,却一心想上公办大学,所以,她的高考志愿清一色填报的都是“公办二本”大学。 即使是到了第一次征集志愿时,她依旧选择了公办大学。 本以为很“稳”的大学,分数线居然比往年涨了20多分。 现在倒好,连上民办二本的机会都没了,如果,她在第一次志愿填报时就选择了民办大学,可能还有得挑,还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。 这就是高考志愿填报的“得与失”。 2、只看分数不看位次 这位考生还犯了一个很多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都会犯的错,那就是“只注重分数,不注重位次”。 因为,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,会受高考题目难度、高考人数、高校录取人数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。 所以说,参考分数线填报高考志愿并不准。 比如,你填报的大学去年录取线是450分,你考了452分,觉得还挺稳的。 结果,2022年录取线直接飙到了460分,然后,你就滑档了。 因为,你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去年450分在全省所在的位次与今年460分在全省所在的位次是一样的。 你可能还没有注意到的是,去年该学校在本省招生计划是100人,今年变成了50人,直接减少一半,在这种情况下,分数线能不涨吗? 而这位考生,刚好就犯了这个错。 等录取结果出来了,别人告诉她以后才后知后觉,但是,却已经晚了。 那么,既然滑档已成事实,考生该怎么办? 答案只有两个,上专科和复读,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利弊。 上专科 每年有几百万人会选择上专科,超过二本线12分,可以选择一个非常好的公办大专。 好处是学费便宜,比民办大学便宜好几倍,还可以选择一个好专业。 但是,劣势也很明显,首先,学历上比本科差了一个层次。 想要拿到本科学历,需要“专升本”,全日制专升本考试在大三进行,只有一次机会,仅限于应届生。 所以,竞争也比较激烈,能不能考上全凭自己努力。 其次,大专生考研需要毕业满两年,还必须以“同等学力”身份考,大学与专业都有限制,考研上岸难度大。 最后,就业来说,本科生也更有优势。 以本科的分数去上大专,考生会非常不甘心,可能会成为一个心结。 所以,个人推荐选择第二条路。 复读 复读一年,就算是成绩只提高了30分,也可以上一所公办二本大学。 个人认为,只要努力,保持积极的心态,复读一年让高考成绩提升30分并不难,见过有考生直接提升了130多分的。 所以说,一切皆有可能。 但是,机会与风险并存,高考复读一年,不确定因素也有不少。 比如,刚好赶上了高考改革,教材都是新的,也需要适应。 还有,复读一年,2023年你还是得填报高考志愿,还要选择大学与专业,如果选择不好,也可能会出现滑档、被退档、被调剂……。 所以说,选择了复读,这些后果也都要能够想到,并且,也要能接受,那么,就可以义无反顾去复读了。 综上分析,个人认为在高考录取中出现了“滑档”,还是比较推荐复读的,因为,没有被大学录取,也就不会影响来年的高考志愿填报。 复读一年,无论结果如何,至少不会再给自己留下遗憾! 您说是不是呢? 感谢您的阅读,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! 未解之谜 ![]() |